师范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师范教育分院党支部“能力作风建设大家谈”专栏】做一名北大荒精神的传承者

2022年06月28日 09:21 王雪微 点击:[]

       编者按:当前,能力作风建设正在学院上下深入开展,为进一步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师范教育分院策划开展“能力作风大家谈”活动,结合支部“三会一课”党建理论知识学习实际,组织分院广大党员干部针对提升能力、锻造作风,谈认识、谈感悟、谈举措,在分院内持续营造重学习、强能力、转作风的浓厚氛围,助力分院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分院将以分院网站这一平台接续推送、刊登分院党员干部学习体会和感悟,持续关注能力作风建设提升的做法和要求,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以飨读者。

“第一眼看到了你,爱的热流就涌出心底……”每一位北大荒人,都坚定而真挚地爱着这片广袤、深沉、有故事、有温度的黑土地。老一辈垦荒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家国情怀无不让人震撼和敬仰,他们以千古荒原为纸,以一腔热血为墨,用智慧和汗水,描绘出人类垦荒史上最为英勇雄壮的画卷,铸就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网上浏览文章时,每每遇到“北大荒”“农垦”这样的字眼,都会“驻足”欣赏,感受着一代代北大荒人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感受到北大荒人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

新中国诞生后,在国家和人民急需粮食的危急时刻,人民解放军和复转官兵们在王震将军的组织下解甲归田、化剑为犁,拿出了在战场上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勇气,破土前行,向荒原开战。同样在疫情蔓延,灾难威胁面前,北大荒人也是始终冲在第一线。

今年上海抗疫攻坚,黑龙江上了热搜:“黑龙江600万斤大米专列飞驰援沪。”4月16日深夜,黑龙江600万斤大米“专列”抵达上海。600万斤大米,可一次性喂饱30万户家庭。上海百万市民可同时吃上黑龙江的稻香米。这趟“大米专列”快马加鞭连开60个小时,行驶2600公里,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上海市何家湾站。

远在上海的家乡人哭得一塌糊涂。

1998年夏天,中国南北方洪水肆虐,在粮食短缺情况,垦区人不吝献出自己的粮食。

2020年2月14日,黑龙江以最快速度向湖北调拨了3000吨优质米。

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一度出现粮食短缺,建三江管理局接令后连夜启动了50条制米生产线,第二天,装满新米的两列火车就已驶向北京。连续7天,每天发出两列火车,2100吨优质大米及时摆上了北京各大超市的货架。

2008年汶川遭遇大地震,黑龙江垦区仅用3天时间,紧急加工2460吨北大荒优质大米,通过专列运往四川灾区,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

从1947年播下了开发北大荒的第一颗火种开始,数以百万计的拓荒者进军北大荒,他们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在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让北大荒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中国粮食的“压舱石”。

完达山下,松花江畔,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上,老一辈垦荒人用他们的手拉肩扛、战天斗地的精神,使蛮荒变沃野,使这片黑土地从荒芜走向繁荣、从荒凉走向兴旺,第二代、第三代的北大荒人传承着老一辈的北大荒精神,继往开来。

一路走来,用心感受北大荒,一个个垦荒的动人故事、一个个“战天斗地”的英雄壮举成为北大荒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精神最生动的注脚。一代又一代农垦人的拼搏与奉献,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在自己的工作中继承好、弘扬好北大荒精神,是我们后辈的责任和担当。

依着功勋们的肩膀,我们骄傲着、我们自豪着,我们是北大荒人!愿我们黑黝黝、绿油油、金灿灿的北大荒越来越辉煌!



上一条:【师范教育分院党支部“能力作风建设大家谈”专栏】能力作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下一条:【师范教育分院党支部“能力作风建设大家谈”专栏】学习许勤在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有感

关闭

 
 

版权所有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