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我院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70余名师生走进黑龙江闫家岗农场,在稻浪翻涌的田野与科技赋能的温室中,展开一场连接课堂与产业的深度研学实践。这场以“大地为课堂”的企业实践,成为我院深化产教融合战略的生动注脚。


稻田作“画”:科技为笔绘振兴蓝图
当五色稻苗在沃野上勾勒出“二次创业 乡村振兴”“数字农业龙江振兴”的壮美画卷时,学生们震撼于农业的艺术表达力。农场技术负责人现场揭秘:“这不仅是艺术,更是5G核心网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智慧试验田’!”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墒情、精准灌溉系统动态调控,传统水稻生产被赋予“感联智控”的科技内核。“原来‘藏粮于技’的密码,就藏在这些传感器和算法里。”

育“种”育人:田间课堂激活专业基因
在智能温室与育种基地,学生亲手操作环境调控设备,观察数字化育种流程。《作物遗传育种》教师指着一株株试验秧苗讲解:“这里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和抗逆品种选育,正是你们教材第三章的立体诠释。”农场技术员更现场演示如何通过数据平台预判作物生长趋势——抽象的理论在指尖化为可触碰的生产力。


产教共振:校企共育新农匠
闫家岗农场以“农文旅融合”开辟产业新赛道,为学子提供了前瞻性产业视野。从育种研发到稻田文旅,农业的边界正在重构。学生需要理解全产业链思维。农场负责人表示,未来有望与我校共建“智慧农业实训基地”,开发订单式课程,让学生参与数字稻田管理项目,真正打通“学业—产业—就业”闭环。
此次实践学生们带着田间的泥土气息与智能温室的数字印记返校,他们触摸到的不仅是现代农业的科技脉动,更是未来职业发展的清晰坐标。当职业教育与黑土地上的创新实践同频共振,我们相信:以产教融合为笔,定能在龙江农业现代化的壮阔画卷上,写下更多农垦职院学子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