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要闻  >  正文

医护学子正青春 大爱无疆显担当

作者:付文睿 发布时间:2022-10-27 点击数量:

自秋季开学以来,因国内疫情多地散发,校园防疫形势面临严峻考验,在学校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学校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做到了有条不紊,各部门各岗位坚守职责、无私奉献,构筑了校园防疫的坚固防线。这其中,护理学院的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涌现出一些作风优良的青年学生团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

英姿飒爽教官队

“稍息,立正!”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的运动场上,一轮红日刚刚挂在天空,护理学院的新生们已经开始有序的训练起来。只见军训教官声音洪亮,动作干脆利落,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军训教官不是军人,而是本校的大二学生。“很高兴能给大一的学弟学妹进行军训练习,每当站在他们面前,我都告诉自己要更加努力才配得上教官二字,这个角色也让我督促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学生教官初宏伟说到。

护理学院从返校的1200余名学生中考核选拔了14名优秀学生,用“以老带新”、“以老训新”的方式,对在校的855名大一新生进行军事化训练。为了达到高水准的军训标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每天早晚进行各项训练,保证第二天的军训内容精准输出。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发挥着模范引领作用,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军训教官。在教官学生的带领下,护理学院学生磨炼了果断、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优良意志品质。同时,学生教官的高度觉悟草靡风行,形成了笃实守正的良好风气。

“明天要降温了,尤其早上温度较低,同学们记得增添衣物,预防感冒。”教官们亦教亦友,在生活上悉心关照学弟学妹,在他们的鼓励下,大一新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素质。

最美医护工作者

上一秒她还睡眼惺忪,可一旦换好防护服,她瞳孔里就散发出认真的光芒,“每天持续早起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每天帮助几百人扫码做核酸检测,胳膊累到发麻,但是这种每天完成了使命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护士的使命和担当,不怕辛苦也是我需要锻炼的职业必备技能,我会持续做好这个工作。”护理学院大二的学生刘莹莹如是说到。

“志愿服务的路上,我乐此不疲,能为学校和同学们做贡献,是护理学子的骄傲”,同样是朴实无华的话语,出自护理学院在校生李明轩同学,一个阳光乐观,总是面带微笑的大男孩。

在护理学院,像李明轩和刘莹莹这样的最美医护工作者,已经有115名之多,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学生被这种精神感染着,主动走到这一行列,他们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化作投身于防疫一线的实际行动,用汗水汇成了一条医护之河,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和担当。每天如一日的志愿服务经历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也更坚定了他们要学好护理专业的决心。

穿上那身厚重的防护服,他们是防疫途中的“逆行者”,是病毒的“狙击手”,是同学的“保护伞”;脱下战袍,他们也是青春活力的大学生,是刚刚成年未出茅庐的医学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谢谢你,辛苦了。”每一句感谢的反馈都给医护工作志愿者带来莫大的安慰,是你们,不畏艰难;是他们,逆流而上;是他们,舍己为人。他们,是荆棘路上的逆行者。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是责任,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青春的礼赞!

学生管理生力军

从核酸检测到校园文明维护,从学生报到返校到学院管理各个层面,都有护理学生干部的身影。

“同学你好,醒一醒,戴好口罩,调好龙江健康码,起床做核酸了。”伴随着温柔的敲门声,护理学院20名学生干部几十天如一日地一栋一栋,一层一层,一个寝室挨着一个寝室地叫醒着2021级和2022级全体1200余名学生起床做核酸检测。

“同学,戴好口罩,同学,今天走廊比较冷,多穿点。”他们顶着千余人的起床气,每天占据步数排行榜首位,守护着清晨的防疫的第一岗。

“同学,间隔一米排好队伍;同学,以寝室为单位排队;同学,做完核酸从右侧楼梯回到寝室。”秩序与挑战并存,坚韧与耐心同在,他们迎难而上,化繁为简,他们坚定而不失温暖,开辟了井然有序的核酸长队。

几个月以来,由完全陌生到相互熟悉,“学姐,今天又是你来叫我们做核酸呀,记得吃早饭哟!”由最初的冷漠到现在的相互配合,最温柔的“人体闹钟”们也收获了同学们的关爱。

不同于英姿飒爽的教官,也不同于最美的医护工作者,他们默默无闻,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各个楼层的核酸队伍中。护理学院学生干部作风优良,独当一面。用智慧描绘生命的画板,用勤奋书写人生的坎坷,用汗水浸润青春的旅途。

凝心聚力千钧剑,共克瘟神奏凯旋。他们把堡垒筑在防控疫情斗争最前沿,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他们用爱和担当彰显了对同学们的大爱无疆,谱写了护理学子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乐章;他们以“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勇于开拓 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为旗帜,凸显了新时代新青年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