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师范教育分院
目前有藏族学生123人
他们也是疫情之下学院的123份牵挂

▲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那曲镇达嘎普村 永旦 拍摄
前言:
疫情之下,当我们中的有些人面对网上生活感到百无聊赖的时候,请不要忘记他们——远在西藏的一些学生,为了上好网课,他们要跋山涉水,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由于2021年拍摄校园快闪的缘故,我认识了学院里的一些藏族学生,疫情之下,学校在哈尔滨,他们在西藏,开学以来的这段网课时期,总有藏族学生发来微信:“老师,什么时候可以真正开学呢?”“老师,哈尔滨的疫情严重吗?”这时不管多忙,都会停下手中的工作,跟他们聊上几句,简单的几句,也许能算做安慰吧。
这是一群无比渴望快点回归线下课堂的学生们,尽管路途如此遥远,即使是在地图上也要丈量一会儿,他们仍然想快点回到学校,因为上网课实在是太难了。
——责编
1登上那座雪山 就有信号了
每天天不亮,在西藏自治区聂荣县当木江乡14 村通向拉萨市的乡间公路上,都会响起“嘟嘟嘟…”的摩托车声,这是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师范教育分院2021级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普布旦增又赶着去上网课了。

西藏自治区连绵不绝的雪山 永旦拍摄

坐在群山之中用手机上网课的普布旦增(受访者提供)
与此同时,他的同学——家住拉萨市曲水县茶巴朗村的旦增久美,也出发了。每天外边还黑漆漆的,他就已经走出家门,向着村外的雪山走去,他要找到离信号塔最近的地方,以保证网络畅通。

旦增久美每天早早离开家,来到离信号塔最近的地方,在野外坚持上网课。(受访者提供)
野外无法充电,他们一出来就是一天,所以格外珍惜用电量。初春的藏区还是春寒料峭,蓝天白云作伴还好,风雪交加就要被迫停课。

扎西拉姆每天要登上这座雪山,才能有网络信号,她每天就在山上用手机上网课。(受访者提供)
他们这样的求学之路,从2022年2月28日本学期开课那天就开始了,而过去的2021年和2020年,他们经历过同样的岁月。
2卖了电脑,租房子上网课
2021级小学语文教育1班朗加扎西家住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觉恩乡麦曰村,那里网络信号时有时断,为了能上好网课,他周一至周五到县城租房子住,周末再坐车回家,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很多牧区的同学像朗加扎西一样被迫到县城租房,房租一个月600元,旅馆每晚150元,其他月生活费用要2000元左右。为了筹集房费,朗加扎西卖掉了自己的那台笔记本电脑,即便心疼,但好在这样就能继续上网课了,但他不知道的是,如果网课还这样继续,那接下来的费用要如何解决。

朗加扎西卖了笔记本电脑租房子。没了电脑就用手机上网课。(受访者提供)
3带病坚持学习的德央
2021级学前教育1班班长德央,因突发阑尾炎而住院,经检查在她的阑尾旁边有个囊肿,连续经历了两次手术,住院期间虽身体虚弱,但她坚持在病床上上网课。
她不仅坚持上课,还协助辅导员做着班级疫情排查、线上班会等工作。德央说:“我是班长,一定要在同学中起到模范作用”。

术后的德央坚持在病床上上网课。(受访者提供)
像这样克服困难坚持上网课的学生还有2021级学前教育班仁增央措、江永曲珍、2020级语文教育班格桑永旦、2019级语文教育班扎西顿巴、扎拉旺堆......

同样在野外用手机上网课的仁增央措(受访者提供)
4远在西藏的123个牵挂
学院非常关心藏族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这些学生的学费国家是给予全部减免的,在困难学生补助方面学院也给予倾斜,过去两年,学院给予过数据流量补助,在校期间的网课流量则全免,还会特别为他们过藏历新年,辅导员和老师们经常捐款捐物。
但由于西藏地区网络还不普及,他们线上课的学习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分院各专业教师、辅导员同心协力,研讨调整教学计划,开展学业帮扶活动,用炽热的爱,尽己所能照亮他们前行的方向。
专业教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模式,优化了作业设计,充分运用学习通帮助他们提前预习和复习;直播课跟不上时,学生就课下拍练习视频传给老师,老师逐一点评指导;英语教师彭德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羞涩不敢说的他们也能慢慢开口;弹唱课没有琴,艺术教研室的老师就教他们自己做键盘练习手法,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有的学生没有书法练习工具,牧区又买不到,由于疫情影响,其他省份的快递也不能到达西藏,分院发动住在西藏县里的学生帮忙购买了毛笔和宣纸给他们邮寄;学管人员还动员他们组成普通话学习小组,每天晚上准时开播练习,语文教研室的老师在网课繁忙的情况下主动加入练习小组给予专业的指导。
前面哪怕是一座座山,
也要奋力爬过去。
就算还有预见不了的险峰,
我们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后记: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藏族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他们提供帮助。更希望他们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顽强之志,能激励当下正处于安逸中的人。
在我的印象里,西藏同学天性乐观,每个人都有一口让人羡慕的小白牙,笑起来特别有感染力,他们声音高亢嘹亮,都是天生的好嗓子。
春分那天,我们策划了一场从祖国各地同时拍摄大美春光的“行为艺术”,这群藏族学生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十几个人传来了一张张让人心旷神怡的西藏美景,文章中第一张风景图片就是永旦拍摄的,我在微信里夸他是一位“大师”,那个不停问我“什么时候开学”的就是他。
想说,无论我们身为什么民族,对知识的渴望a是一样的;无论我们身在何地,对美的感受都是共同的。
愿疫情早些过去,能够早日在校园看到他们。
——责编




家乡的牧场 永旦拍摄
文|卢爽 王琪
根据辅导员于晓漫 刘嘉琦 王萌萌提供素材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