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以职业教育“组团式”援疆为纽带,将北大荒的职教经验播撒昆仑山麓。通过“精准滴灌”式帮扶,构建起“双导师制”“青蓝工程”等长效育人机制,为边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 2024年,学校精选高文昊、韩茂波、刘文峰、战丽红、田野、李永亮、郭孝华等7名骨干教师组成援疆团队,围绕昆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机制、专业建设等8大核心领域开展系统帮扶。团队累计开展专项调研5次、跨校交流12次,通过13场教学讲座、3次公开课示范、8轮集体备课,将“对分课堂”“第二课堂”等创新教法植入当地教学实践。



援疆团队首创“现场+云端”双导师制,为17名青年教师配备农垦职院后方专家资源库支持。通过“师带徒”结对指导15项课题项目,带动昆职教师科研能力显著提升。2025年,帮扶力度再度升级:计划以6个优势专业为支点,辐射带动5个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通过36名青年教师“青蓝工程”培养、30项联合课题攻关,构建“专业建设—师资培养—科研创新”全链条发展体系。




推动帮扶模式从“硬件投入”向“内涵建设”深化。2025年将协助昆职申报6个新专业,引入北大荒实践育人理念,创新实训设备共享机制。援疆教师韩茂波表示:“我们不仅要带来看得见的课堂变革,更要留下带不走的发展基因”。目前,两校共建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已促成多批次双向研修,真正实现“智力援疆”与“治理援疆”的同频共振。
从松花江畔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正以职教援疆为笔,书写着新时代边疆人才培养的农垦答卷。在组团式帮扶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这种“理念输入+能力筑基+制度创新”的援疆范式,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