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前,能力作风建设正在学院上下深入开展,为进一步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师范教育分院策划开展“能力作风大家谈”活动,结合支部“三会一课”党建理论知识学习实际,组织分院广大党员干部针对提升能力、锻造作风,谈认识、谈感悟、谈举措,在分院内持续营造重学习、强能力、转作风的浓厚氛围,助力分院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分院将以分院网站这一平台接续推送、刊登分院党员干部学习体会和感悟,持续关注能力作风建设提升的做法和要求,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以飨读者。
我最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次跑完步回家的时候,我会刻意走过一片非常美好的小区花园。以前我就直接走过去了,现在我会努力地观察那花上产生的变化,去看松树的纹路,去体会一片叶子掉落下来的那种美好和静谧的感觉。之后,我的心情会愉悦很长时间。那为什么我会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呢?就是因为读了这本《大脑幸福密码》,它能够给我的生活带来这样瞬间的改变。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作《大脑幸福的硬件》,它讲了一些最新的脑科学研究。这本书的主题关于三件事:平静、自信和满足。就是如何让我们的大脑经常性地处于平静、自信和满足的状态,这就是这本书的主题,而它又是从硬件的角度来解释的,就是我们通过这样一些日常的训练,每天三四次,每次可能只需要花几十秒或者十几秒,这么一点点时间的练习就能够改变我们大脑的回路,让我们逐渐变得越来越平静,越来越能够体会到生活当中的美好,而不是遇到一些事情,立刻就先被“点燃”,就“炸”了,这就是大脑硬件的秘密。
这个作者把书分了两部分,一部分叫“为什么”,一部分叫“怎么办”。关于“为什么”的部分就是说我们的大脑为什么需要这样的训练。而我们每一个人的这一辈子当中,一定都能够找到那么一些画面,这些画面可能确定了你的职业方向,可能确定了你的一些性格,确定了你和别人相处的方式,这就是我们说这种画面的影响力。
那为什么这些画面的影响力如此巨大呢?因为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些内在的力量。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需要跟很多外部的挑战进行交锋,在面对挑战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够获胜,基本上取决于三件事:第一个是挑战的强度,第二个是你的脆弱性,第三个是你的应对能力。
那这里边最重要的来源,就是你的内在力量是否强大。这个作者讲,一个人的内在力量有1/3是来自遗传,就是你父母的基因带给你1/3的素质。而2/3是来自日积月累不断的训练,而且这个训练是有效的。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训练自己的内在力量,你可能就会忽视这件事情,随波逐流,根据惯性让命运把你摆布到任何一个地方。而如果我们知道怎么样训练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内在力量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一般来说,我们的大脑对外在的挑战有三种应对方式,第一个叫作let be,顺应;第二个叫let go,放手;第三个叫let in,接受。
这本书的核心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学会let in(接受),然后能够让我们的大脑回路产生不一样的感觉,重新创建神经回路。因为人的大脑当中有很多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之间在不断地连接,从而产生神经回路。你的一些神经回路会引导你对事情产生直接的反应。
比如有的人天天都很紧张,当别人刚告诉他说“有一个事”,他就紧张了,因为他的神经回路当中就是搭了一条紧张的线。那这个东西怎么改?神经界的达尔文主义有一个原则叫作“忙者生存”。自然界中是“适者生存”,能够适应的人才能活下来;大脑当中是忙者生存,就是你头脑当中经常使用的神经元连接会变得很发达。
所以书里有一个名词叫作“体验依赖型神经可塑性”,这个词说出来有点拗口,其实很简单,就是神经的可塑是来自体验,体验得多了,可塑性自然就强了。书里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实际上你所关注的东西便是你大脑的塑造者,有些事情很自然地就能吸引你的注意力,比如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身体上的疼痛,或某项十分令人焦虑之事。总体来说,你对思维驻留之处的选择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这意味着你可以随意延长,甚至创造体验来更好地塑造你的大脑。”
因为我们大脑的能量是有限的,我们根本记不住那么多的东西,所以我们的大脑天生具有选择性:哪些东西能够被关注,哪些东西不能够被关注。有的人很八卦,看到任何八卦的消息都要去看一下,因为他的大脑就喜欢关注八卦的事;有的人喜欢赚钱,他看到所有跟赚钱有关的新模式,他都会去关注一下。这就是你大脑神经元的连接被塑造的过程。
这里边还有一个词叫“自我导向型神经可塑性”。这本书其实从学术的角度讲,就是教给我们怎么样使用“自我导向型神经可塑性”来逐渐地塑造你自己的大脑。所以我说这本书很重要,你可以想办法让你的大脑变得更平静、更自信、更满足。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征,叫作“坏比好强大”。什么叫“坏比好强大”?就是我们从原始社会到今天,我们的大脑经常处在紧张的状态当中。如果你不足够紧张,你对坏事不敏感,你可能就会被动物吃掉。当你走在大街上,看人群走来走去时,你不会有什么反应。但是如果有一个人举起一把菜刀,你肯定一眼就能看见,这就是我们说“坏比好强大”。
比如一天当中发生了大概二三十件事,其中十九件事都是好事,都是你表现得很棒的,但是唯独有一件事你丢脸了,你想想看,你今天晚上躺在床上会想哪件事?我们经常躺在床上回忆的就是“今天我不应该说那句话”“今天我穿那件衣服真是丢脸”,因为“坏比好强大”,你会更加关注那一件错误的事,而不去关注那十九件好事。但是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杏仁体会产生雪球反应。杏仁体的雪球反应是什么?比如说有一类人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觉得别人都在欺负他。我见过这样的朋友,就是他觉得周围的人总是针对自己。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他越发觉得周围的人总是针对自己,于是这个杏仁核就变得越来越发达,今后就变成别人没说什么,只是说了一句正常的话,其他人都没有反应,但是他的反应是“你为什么针对我”。这就是杏仁核的雪球反应。
我们的头脑当中有两种记忆,一种叫作显性记忆,另一种叫作隐性记忆。什么叫显性记忆呢?你能够意识到自己有记忆的部分,叫显性记忆。比如说,让你背一首唐诗,让你来描述一个事情,让你讲一个过去发生过的事,这些都是显性记忆。
但是另外一种记忆是隐性记忆,比如说,给了你一辆自行车,你想都没想骑着就走了,你不需要调动如何骑自行车的记忆,不会再回顾一下怎么骑车,而是骑上车直接走了。再比如,你跟别人相处时的情绪模式也是隐性记忆。别人说了一句话,你“砰”一下就“炸”了,没有调动任何知识就突然“炸”了,这种叫作隐性记忆,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这种记忆其实更危险。
隐性记忆会带来消极偏差。什么叫消极偏差呢?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咱们大家听过这个说法,如果你曾经被蛇咬过一次,那么你这辈子见到那样的绳状物,你可能都会觉得害怕。为什么?因为这些坏的隐性记忆所带来的消极偏差是极其强大的,它是我们的大脑创造出来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就是一旦我们见到老虎、斑纹状的东西在草丛里面晃,大脑就告诉我们赶紧跑,因为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这个作者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说消极体验就像维可牢。什么叫维可牢?就是咱们穿鞋的时候有一种替代鞋带的粘扣——粘上去,一撕开就会“哗啦哗啦”响的那种粘扣。那个粘扣有个学术名称叫维可牢。他说坏的隐性记忆所产生的消极偏差像维可牢一样,只要一次就粘住了。你比如说小孩子被暖气片烫过一次,他以后就再也不会摸那个暖气片了,因为这是一个消极的隐性记忆。
我们的头脑如果真的处在顺应模式中,在这种美好感觉中的时候,我们体内会分泌类鸦片内啡肽,“类鸦片内啡肽和大脑在亮绿灯时释放的一氧化氮能够消灭细菌、缓解疼痛、减轻炎症。有益健康的反应模式能够增进人体健康”。这个是医学上的研究。如果你的体内有一个地方长期处于炎症的状况,那就会有患上癌症的风险。所以这个跟我们的长寿和健康是有关系的。
“我们不应该低估反应体验日渐增长的影响力,日积月累,它会成为导致精神抑郁,及其他精神疾病的危险因素,许多心因性的障碍症,都与大脑这三个系统的反应极限有关。”就是说,如果你的大脑长期地处在反应模式而不是顺应模式当中的话,你同样会分泌更多压力激素,而这些压力激素会导致心血管疾病,会导致炎症的指标上升,从而会导致你的健康逐渐地恶化。
总之,顺应模式和反应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在第49页有一个红绿对比的图,就是顺应模式和反应模式的一个总结。从自我感觉、世界观、立场、应对方式、新陈代谢、身体系统、对健康的影响、心理平衡和中心体验这七个不同的维度,顺应模式和反应模式都是不同的。
总之,顺应模式让你感觉到安全,感觉到满足,感觉到被人爱,感觉到自信,感觉到愿意做事;而反应模式让你觉得沮丧、颓废、不被接纳、不满足、生气、焦虑等等,这就是两种头脑模式的不同。以上就是关于原因的部分,就是“为什么会这样”。
作者的认知就是他能够从任何一个点上切入进去,感受到自身的这种满足感。这真的不是钱的问题。他说,不是说你要有很多钱,你很从容,你才能够这样。你见过送外卖的小伙子,骑着电动车到处送外卖。然后他走到商场里,看到有一架钢琴,他就坐下来弹了一段钢琴,好美好。弹钢琴当然会影响他送外卖,但是他在那一刻能够停下来,弹那一段钢琴,不但给他自己,也给整个商场周围其他的人都带来了很大的安慰。就是你体会到的生活当中的那么一点点美好,如果你能够做到每天五到十次,每次只要十到三十秒,让它不断地丰富,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深刻,你的大脑回路将一次一次地被改变。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的工作,要加强作风建设,要解决思想误区。想到才能做到,你连想都不敢想,怎么可能期待天上掉馅饼。走上工作岗位多年,慢慢的就会激情退化,认为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了,凡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这绝对是错误的认知。不论在什么岗位,不管工作多长时间,将工作做到位是永远的主旋律;一身正气做事、一丝不苟做人才能够获得幸福和成就感。工作有难度时,更要持续鼓足攻坚克难的勇气,切实增强转变作风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境界、能力、作风的提升,赢得发展、赢得学生心、树立形象。
“如果你能够过好每一分钟,那你自然就能够过好每一年”,这是这本书里我觉得非常戳中人心的一句话。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过一个美好的人生,这太宽泛了。美好的人生是什么?美好的人生就是你要先过好每一年。一年都太宽泛,你想要过好这一年,你就要过好每个月。然后想要过好每个月,你就要过好每一周,每一天。到最后,你要能够过好人生当中的每一分钟,这时候你才能够真的获得一个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