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6月11日下午,创新创业教研室在育才楼212召开了《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课程思政优化设计与实施专题研讨会。部门全体授课教师围绕课程育人路径创新展开深入研讨。

聚焦育人主线,深挖本土思政资源。课程思政建设需立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创新观和价值观”的核心使命,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校企资源,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课程团队教师后续将结合龙江地域特色,将“四大精神”和“五色教育”融入教学案例,通过垦荒精神、铁人精神强化职业价值观培养,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培育工匠精神,并挖掘校友创业故事激发家国情怀。
构建三维融合,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学设计角度,要构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通过团队协作、案例分析等教学形式,将“四个自信”内化于创新创业实践。研讨中教师们分享了数字化教学创新方案,尝试运用AI学情分析,实现精准思政资源推送,为学生提供全天候学习支持,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优化教学评估体系。
注重案例实效,强化育人成效。与会教师一致认为,课程应注重古今融通与中外对比,在文化传承与辩证思考中增强学生的道路认同,最终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要精选贴近学生实际的思政案例,采用正反对比教学法,既通过警示案例强化底线意识,更以榜样力量弘扬正能量。
形成实施方案,推动课程升级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研讨,教研室初步形成“分层融入+数字赋能+实践强化”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下一步将建立特色案例库,运用AI辅助教学,后续通过教学竞赛、成果展示等方式持续深化课程改革,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申报奠定基础。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思想碰撞与经验共享,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出新路径,展现了教学团队守正创新的责任担当。
撰稿人:张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