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用心感受,从心做起-辅导员论坛

2008年08月23日 00:00 学工处 

管理系 苗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类开始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多变。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当代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走极端的大学生生还是少数,像马家爵等等,但存在心理不适应症状的学生还是大有人在的。近几年,学生的心理问题现来越来越成为一个影响学生发展,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注重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产生,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本身在大学时学的就是心理学,所以我深深得懂得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生有多么的重要,所以在开始做辅导员的时候,我就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定为了我工作的一个重点,将心理学渗透在自己的工作当中,并始终贯彻这一原则,帮助学生进行调适,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态度。

一、亲和力的培养

辅导员工作,是开导人思想的工作,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作,也是以理服人的工作。既然辅导员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以自己的品德、情操、风范、感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工作的对象,也就是说,对学生要有一种“亲和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平等地对待学生、以真诚之心沟通,我认为这些是形成亲和力的条件,为了贴近学生的心我也是这样做的。

新生从小享受着父母的呵护,突然有一天要离开为自己挡风遮雨的大树,面对着周围陌生的环境,他们不知该何去何从。当学生来报到时,我用自己真诚的笑脸去迎接他们,不但学生们不再慌乱,陪同的家长也带着放心的笑容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了学校;军训时,虽然我自己没有和学生们一起训练,可还是坚持每天都在场下陪着他们,让他们能随时看到我的身影;军训时,我会要求学生按时集合,在要求他们的同时,我也会每天都提前出来,在操场上等着他们,学生们看到我这样,出来集合的也越来越早了,训练休息时,我会走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做一些小游戏,讲一些知心话;空余时间我会走入他们的寝室,和他们聊天,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在学生生病时,我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并一直陪她到家长赶来。通过这些,加深了我与学生间的感情,也赢得了学生的心。在后来我让学生为我写的信中,很多学生写到:“老师,刚来时我是很不安的,不知会怎么样,可当我看到你的笑容时,我知道了,我的担心是多余,您让我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学生贴心的话语,证明了我当初的想法是正确的。

二、心理教育的开展

现代的学生个性是鲜明的,特点也是突出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我也注意多方法来开展工作。

(一)收集学生材料,进行问题的归纳分析。

要想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要知道他们在哪方面还有所欠缺,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些情况形成和存在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进行教育。

刚开始接手班级的时候,我利用军训、早晚自习深入班级、晚上查寝走入学生寝室的机会,在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就是收集有关学生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情绪状况的材料,为我以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储备了大量的材料。根据收集到的这些材料,我发现我班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新生入学适应不良、学习障碍、人际关系、情感、网络成瘾、自卑心理等方面。学生的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的是家庭教的原因,有的则是自身人格的问题。这样知道的问题的所在及原因,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二)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心理教育。

因为学生生源、成长环境、个性特点等等的特殊性,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我将理论讲解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把心理咨询从心理咨询室带入到学生的管理中,消除学生恐惧心理和抵抗心理。

1.首先召开专门的班会,对高校学生中常用见的心理问题进行讲解。如:在新生刚入学的时候,为避免学生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新生适应教育,启发他们进行重新的自我评价及定位,学会从容面对理想与现实、环境与人际关系等问题;当学生开始正式进入文化学习阶段的进修,及时的在班级召开如何确立正确的学生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面对挫折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针对学生从“一切以我为中心”开始向集体生活过度的现象,开展了人际关系专题讲座,讲解了现代大学生中常出现的一些人际关系问题及人际交往障碍的成因、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如何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问题,以理论讲解为主动,同时辅以实例,用自己的新身经历,去帮助同学尽快的适应集体生活;面对学生们出现的不成熟的爱情,为他们开设了恋爱专题,让他们从思想上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针对当代网络技术发达的现象,为他们讲解网络成瘾的危害;面对近在眼前的就业压力,为对他们开展了就业心理指导等等。通过这些专题的讲解从一定的理论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知道这些问题的成因是什么,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

2.其次,配合理论讲解,继续在班级中开展团队训练。

当代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大部分还是一些发展性问题,是存在很大的共性的。所以,我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采用了团队训练这种乐于被大家接受的方式。

团队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训练方式,在活动中,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影响。

新生刚入学时,我在学生中做了“相逢是首歌”等一系列相识,加深彼此了解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记住了班级同学的名字,加深了班级同学的了解,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针对人际交往,让学生做“哑口无言”(让学生在猜测对方非语言行为的含义的同时,了解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常是因为误解了对方的意思而造成的,学会了以宽容的心对待他人)、“突围闯关”(通过守“城”与攻“城”,让学生体会到了团体对个人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周围的朋友);针对学生存在的自卑心理进行自信心训练,填写“我是一个独特的人”、“天生我才”训练表,进行“戴高帽”活动(让学生在自我认识及他人的赞扬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同时也去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重新树立信心,面对生活)等等。

在带领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是很喜欢这种方式的,没有理论解读的枯燥,多了一些活动的趣味性,这也正符合了年青人喜动的特点。每次活动的时候,他们的热情都是很高的,很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活动中都能有所感悟。

3.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的开朗、有的腼腆、有的自尊心强、有的自觉性差;另一方面他们存在的问题都有一定的具体情况为背景,有些情况是不能放在公开的场合进行讨论和教育的,所以统一的理论讲解并不一定适合解决他们的问题,就要针对他们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我们做为一名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因为畏惧我们教师的身份,而故意在我们与他们之间建起一道保护层,不希望我们知道他们过多的事情。所以我在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时候,非常注意自己的态度,不是将自己放在一个领导者或指导者的位置上,而是站在一个知心朋友的角度去和学生们接触,消除他们的防卫心理和疏离感,让他们打开心扉去接受我。当在刚与他们接触的时候,我并没有马上找某个学生进行谈话,而是让他们通过信的形式,把心理的话对我讲出来,让我去了解他们;当我们彼此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鼓励他们主动来找我,在个别指导的时候我也会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像对于开朗的学生,我就会找他(她)面对面的聊聊天,通过家常式的聊天,让他们打开话题;对于比较腼腆的学生,我不会逼他们和我面对面的聊,因为这样会给他们很大的压力感,让他们感觉很不自在,也就不会说什么了,这种情况下,我把我的QQ号,电子信箱告诉给了我的学生们,这些都是专门为他们申请的,让他们在可以不面对面的情况下,和我说他们想说的话,有一次在网上和我的一个学生聊了很久,当她要走的时候,她给我打了一句话“老师,这样感觉真的挺好的,以前也有好多的话想和你说,但总也不敢,现在感觉真的很轻松,我也敢说了,希望以后能经常这样聊”;对于有些不能公开讨论的问题,我也会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像学生寝室内部出现矛盾、学习上出现困扰了、感情出现问题了等等。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为学生创建展示平台。

有些学生的问题不是不能解决的,而是缺少一个解决的平台,像学生自信心等问题,都是可以在活动中得到锻炼的。像我的学生中有些人的成绩不是很好,或者可以说是很差的,在学习上他们就会很自卑,虽然平时表现出一副无所畏的样子,可我知道他们还是渴望别人对他们的认可的,这种情况下我就积极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在自己的强项中得到展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擅长体育的,就鼓励他们参加各项体育项目并让他们去组织这些活动;有文艺特长的,鼓励他们组织文艺演出;擅长写作的,推荐他们参加争议比赛等等,让他们看到,其实自己也是有长处的,也有让人羡慕的地方的,并且还即时的给予他们表扬,巩固他们的自信心。

当然,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工作,因此就需要我们辅导员有耐心、爱心、细心和恒心将这项工作开展下去。

以上就是我在工作中摸索和尝试做的一些工作。

上一条:2006年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愿意与你们沟通 下一条: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