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娇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25
摘要:黑龙江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传统文化和优秀精神,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大课题下,探究如何在高校思政课中充分利用好本土文化的特有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对于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实现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为龙江留住需要的人才,培养担当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五色教育”;文化资源库建设;思政课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黑龙江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传统文化和优秀精神,在思政课中充分利用好这些特有资源,建设文化资源库,对于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菁,邹积亭.“五色”理念视角下高校全面育人服务体系构建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6(5).
[2]王瀛晨.高职思政课结合地域特色开展“五色教育”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3(1).
[3]钟卓良.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讨[J].红河学院学报,2019(2).
[4]龚诗情,王金平.以“五色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5).
项目来源:本文系202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指导项目)课题“‘五色教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教学应用研究”(项目编号:SJGSZD20210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戈娇(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江北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