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思政课教学与时代热点深度融合,3月1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召开新学期首次集体备课会,围绕“热点问题融入思政课”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新学期思政课教学注入新活力。
聚焦国际视野 深挖思政育人元素
备课会以“国际大事要事”为切入点,结合俄乌冲突、韩国政坛动荡、美国洛杉矶山火等热点事件展开分析。与会教师指出,俄乌冲突中的能源危机、代理人战争本质等案例可作为理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素材;韩国政坛动荡与特朗普政策争议则揭示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深层矛盾。缅北诈骗案案则揭示了我国外交为民的本质。通过剖析这些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使命感。
紧扣国内发展 彰显时代精神
在“国内大事要事”板块,教师们重点探讨了全国两会精神、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如“深度求索”技术突破)、中央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春晚与电影《哪吒》的影响等议题。大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春晚及电影《哪吒》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更是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案例。中央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则是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典型案例。此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与粮食安全议题的结合,为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课堂阐释提供了丰富素材。
立足区域特色 服务地方战略
省内大事部分,亚冬会筹备与召开、冰雪旅游经济、黑龙江两会精神等内容成为讨论焦点。教师们提出,要将龙江冰雪资源优势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经济转型,增强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接集团使命 强化责任担当
集团大事部分,北大荒集团“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和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成为新时代北大荒精神融入思政课的主要内容。教师们强调,通过解读集团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战略作用,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饭碗”背后的使命担当,激励青年学子传承北大荒精神,积极投身北大荒建设。
凝聚共识 打造“大思政课”新格局
会议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杜院长总结指出,新学期思政课教学要以“大思政课”理念为引领,将国际、国内、省内和集团的重点热点转化为育人资源,通过案例教学、情境设计等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同时,要求全体教师持续深化理论学习,紧跟时事动态,确保思政课“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
此次备课会明确了新学期思政课改革方向,为打造“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思政金课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以集体备课为抓手,推动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切实发挥立德树人关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