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里的“心”守护--心理健康教育
为切实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适应校园生活,近期,农林工程学院组织各辅导员,充分利用晚自习时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贴心举措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注入“心”能量。
多样形式破题,打造 “沉浸式” 心育课堂
考虑到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心理需求差异,各班级结合实际创新活动形式,让心理健康教育既有 “深度” 又有 “温度”。2025级新生班级聚焦 “入学适应” 主题,通过 “情绪树洞” 分享会、新生困惑答疑等环节,帮助刚步入校园的学生敞开心扉。班主任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详解大学学习节奏调整、人际关系建立等实用技巧,缓解新生的陌生感与焦虑感;高年级班级则围绕 “学业规划与压力管理” 发力,学生将学业难点、就业担忧等 “压力源”在班级分享,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在协作中释放心理负担。

师生双向互动,搭建 “零距离” 沟通桥梁
活动中,辅导员化身 “心理陪伴者”,摒弃单向说教模式,以倾听、引导为主,构建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在 2025 级园林专业班级的 “心理微课堂” 上,辅导员通过案例分析,讲解 “情绪 ABC 理论”,引导学生发现自身认知对情绪的影响,并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近期遇到的心理困扰。针对部分学生提出的 “专业学习难度大”“未来就业方向模糊” 等问题,老师们结合农林行业发展前景、专业课程体系,逐一耐心解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学生积极反馈,收获 “心” 成长与新动力
此次晚自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可,不少学生表示在活动中收获颇丰。2025 级新生张同学说:“刚入学时总担心跟不上学习节奏,通过班会分享,不仅学到了调节情绪的方法,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心里踏实多了。”
农林工程学院始终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育人工作重点,此次利用晚自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既是对 “一站式” 学生社区服务的延伸,也是学院精准对接学生需求的具体实践。下一步,学院将持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通过心理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线上心理专栏等多种途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支持体系,助力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保持积极心态,健康快乐成长。